- 贵柔
- (貴柔, 贵柔) 道教教義名詞。 柔, 即柔弱之意。 〝貴柔〞原是道家老子的處世哲學。 老子認為, 〝人之生也柔弱, 其死也堅強﹔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 其死也枯槁。 故堅強者死之徒, 柔弱者生之徒〞。 從而提出〝堅強處下, 柔弱處上〞(《道德經‧七十六章》), 柔弱勝剛強〞(《三十六章》), 〝守柔曰強〞(《五十二章》), 〝柔之勝剛〞(《七十八章》)的主張, 成為老子重要的人生觀。 道教吸取這一思想, 衍化為修道長生和應世接物的修行觀念和方法。 樓觀派重要經典《西升經》解釋〝柔弱〞為氣, 而〝氣之柔弱莫過於道。 道之所以柔弱者, 包括天地, 貫穿萬物。 夫柔之生剛, 弱之生強, 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〞。 這是從〝道〞的角度解釋〝柔弱〞的功用。 碧虛子陳景元《道德經‧十章》〝專氣致柔, 能如嬰兒乎〞? 注: 〝夫人卓然獨化, 稟自然和妙氣, 氣降形生, 自無雜染。 若乃專任妙, 知見都忘, 使氣自純和, 形自柔弱, 不為眾惡所害, 是得嬰兒之全和也。 此教人養氣也〞。 這是從養生的角度講〝柔弱〞的妙用。 西華法師成玄英解〝見小曰明, 守柔曰強〞句說: 〝即能見小, 即智慧增明﹔復能用道, 謙和柔弱, 故其德業日日強勝也。 夫學道之初, 有定有慧, 有行有解, 見小即是慧解之門, 用柔即是定行之術。 成六度之中, 即有定行慧解, 前五是行, 後一是解。 解則是慧, 其行則兼空兼有, 而以空導有, 以有資空, 欲明資導之能, 故言用柔見小也〞。 此中的定、 慧、 行、 解都是引入的佛教用語, 其意分別為禪定、 智慧、 修行、 知解。 大意約為, 〝見小〞是用道業智慧悟知〝道〞的門徑, 而〝用柔〞則是修行使心志專一的方法, 二者均是修道成真的途徑。 其中〝用柔〞不僅通過修行使心志專定, 而且還是由有形萬物的變化悟徹無形真道之存在的根本條件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